郭金龙强调,重污染天气既影响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也影响群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获得感,必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第五章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第一节引导合理膳食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第五章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第一节引导合理膳食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此次检查情况表明,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质量退化的形势依然严峻。
他表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仍不合理,散煤燃烧、建筑扬尘和机动车污染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雾霾问题突出。相关部门环保职责不明确,被动应付、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信息难以共享,执法合力不足。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表示,2015年我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国清理出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14万个,有力遏制未批先建问题。
从2015年到2016年8月份,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163件,查封、扣押案件8647件,停产、限产案件4990件。地方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压力传导层层衰减,地方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环境监测和执法,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
2015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超过42.5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7%和34%今年6月至7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以下简称检查组)赴河北、山西、黑龙江、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宁夏等8省(区),对我国环保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环保大检查,检查企业177万家,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同时,检查组发现,地方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压力传导层层衰减,地方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环境监测和执法,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
共破获各类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0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万余人,分别比2014年增长16%和42%。从2015年到2016年6月,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环境资源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共计16.7万件,审结14.8万件;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23件,审结61件,有力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从2015年到2016年8月,各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9693件约1.4万人,提起公诉约2.9万件4.5万人,立案查处环境保护领域涉嫌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1939人。从2015年到2016年8月份,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163件,查封、扣押案件8647件,停产、限产案件4990件。
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表示,2015年我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国清理出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14万个,有力遏制未批先建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
2015年,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不断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了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部门环保职责不明确,被动应付、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信息难以共享,执法合力不足。
此次检查组深入23个地市,召开21次座谈会,实地查看了106个单位和项目,还进行了随机抽查。一些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尚未落实,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甚至存在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有待健全,一些地方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地方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压力传导层层衰减,地方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环境监测和执法,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他表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仍不合理,散煤燃烧、建筑扬尘和机动车污染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雾霾问题突出。2015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超过42.5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7%和34%。
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此次检查情况表明,我国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质量退化的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15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超过42.5亿元,共破获各类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0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万余人。
一些地区农村环境问题堪忧,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率较低,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不足2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今年8月份,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1163件,查封、扣押案件8647件,停产、限产案件4990件。
但检查组发现,有的地方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压力传导层层衰减。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0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万余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42%。
新环保法实施一年多来,环保部门充分运用新环保法赋予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环境监管执法,各地普遍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执法长久以来,环保执法过松过软深受诟病。自2015年1月1日以来,被称为史上最严长了牙齿的新环保法实施已1年有余。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多次强调,一部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2015年到今年8月,各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9693件约1.4万人,提起公诉约2.9万件4.5万人,立案查处环境保护领域涉嫌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1939人。为此,检查组建议,要深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环境执法工作机制,充实基层监察执法力量,提升执法人员能力和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和15个高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福建、浙江等地改进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大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指标比重。
相关部门环保职责不明确,被动应付、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信息难以共享,执法合力不足。内蒙古、山西、宁夏等17个省份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的要求,明确了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环保责任。
同时,检查组建议,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依法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有的地方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环境监测和执法,地方保护现象仍然存在。基层环境执法人员少,业务能力弱,技术支撑不够,经费保障不足,不适应繁重的监管任务。但检查组同时发现,当前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有待健全,一些地方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现象。
司法新环保法实施一年多来,环境司法不断强化。为此,检查组建议,要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加强环境司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强制执行力度。
为此,检查组认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政府环保责任的红线。严在何处?牙齿咬了谁?法律实施效果如何?这些问题民众关心,法律的立法机关也高度关注今年6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河北、山西、黑龙江等8省区开展了新环保法执法检查,并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新环保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新环保法实施一年喜忧参半。
2015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超过42.5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7%和34%。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现,一些地区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覆盖面不全,执法偏软。